社会实践活动
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实践 >> 正文
 

辽宁工业大学材料学院开展“追溯红色记忆,汲取达西精神”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

2022年08月09日 16:24  点击:[]

  中国青年网信阳8月9日电(通信员吕家成)8月3日,为学习党史,充分了解达西精神的内涵,提升当代青年的思想政治素养,辽宁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暑期三下乡之“追寻红色足迹,宣讲红色精神”乡建国仁大家庭团队宣讲团成员前往新疆省尉犁县达西村,开展“追溯红色记忆,汲取达西精神”为主题的参观活动。

   达西村地处天山南麓,塔克拉玛干沙漠东北边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城边。曾经是盐碱严重、人烟稀少的贫瘠之地。而如今,达西村却有着南疆第一村 的美誉。在上世纪50年代,共产党人来到新疆帮助当地村民积极开垦,发展经济,提升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多年来,在党的关心关怀下,达西村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带领各族群众艰苦奋斗、团结奋进,曾经吃粮靠返销、生产靠贷款、生活靠救济盐碱地变成了荣获全国文明村镇”“全国小康建设明星村”“国家特色景观旅游名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自治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等多项殊荣的名村。

   为了深入学习了解达西村当地发展情况与风土人情,团队一组队员首先到达了达西村纪念馆进行学习交流。在纪念馆中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党在新疆四个大字。这四个大字充分体现出党对新疆发展的重视,对新疆人民的关心与热爱。党在新疆发展问题上是下了大功夫的,是做足了功课的。一张张照片映入眼帘,从建国初期毛主席访问新疆亲切与民众握手交谈,到如今积极倡导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带一路倡议村民们与总书记相互回信共享祖国边疆发展的新成果。

图为近现代厅的照片。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刘志辉

    在眼前这张一带一路大事记图片上,团队成员们可以清晰的了解到从2013年开始国家领导人就开始提出新的边疆发展新构思。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一带一路建设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潮流,顺应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时代要求,顺应了各国人民过上更好日子的强烈愿望。时间是最公正的记录者和评判者。8年多来,从夯基垒台到立柱架梁,从拓荒垦殖到深耕细作,一带一路建设既有泼墨挥毫的大写意,也有精谨细腻的工笔画。一项项战略对接联通梦想、一个个合作项目落地生根、一次次人文交流拉近距离……从基础设施硬联通到规则标准软联通再到同各国人民心联通,共建一带一路不断为世界经济增长开辟新空间,为完善全球经济治理搭建新平台,为增进各国民生福祉作出新贡献,成为共同的机遇之路、繁荣之路。达西村的成功发展就是在一带一路倡议以及边疆开放型经济发展政策下最好的证明。

图为一带一路大事记的照片。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宋朝旭 摄

   以前的达西村盐碱严重、贫穷落后,曾有人形容“一年四季白茫茫,只见播种不见粮”。近年来,达西村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组织群众学科技学文化,发展二三产业,壮大集体经济。村民参与土地流转,发展庭院经济、牛羊家禽养殖, 打造示范果园,搭建葡萄长廊,依托毗邻县城优势,开发农家乐、风情园,为前来参观的各地游客提供休闲采摘、农家特色餐饮、民宿等服务,乡村旅游风生水起。达西村入选全疆10条红色旅游精品路线。“为什么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达西村村民古再努尔买买提感慨万千:“就是因为有总书记的深情关爱,有党的好政策,有大家的齐心奋斗。现在,达西村人有一个共识: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把达西村建设得更美好。”如今的达西村又被赋予了新内涵,焕发着新活力。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达西村将让“口袋里要鼓囊囊,精神上要亮堂堂”的村训历久弥新,让进入新时代的达西村变得更加美好。

图为达西精神和达西村训的照片。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谢欣瑶

   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团队成员应该也做到坚定不移的: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刻苦学习奋发图强,努力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和本领投身于祖国建设当中去,不退缩不回避,遇到问题迎难而上。通过此次在达西村的学习以及主题活动的展开,更加坚定了青年学生实业报国的决心和信心,大家纷纷表示在日后的学习与生活过程中要做一名奋发向上砥砺前行的青年时代开拓者。

图为团队成员合照照片。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朝维

一审编辑 孙嘉鑫